一碣夕阳红豪气大名传-陈六使主席追思会侧记
一碣夕阳红 豪气大名传 胡佛成
归魂应化鹤 过客有停骖 陈六使先生逝世已历四十一载,这是刻在他的墓园内的六副墓联,可说是他一生为人的最好写照。饮水思源的心愿,促使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出席了由吡叻南洋大学校友会与各地校友会协办、在怡保举行的陈六使主席追思会。 9月6日傍晚,我们一群南大同学包租的旅行车,由新加坡兼程赶抵山城怡保的舜苑酒店。办妥登记报到手续、领取纪念品后,立即出席由校友会作东请客的晚餐。当时天飘细雨,用餐地点虽离下榻酒店没多远,主办单位仍然安排车辆接送。正当下班的时间,交通拥挤阻塞,老学长好不容易才把我们送到,周增禧会长早已在场恭侯,欢迎我们这批来自长堤彼岸和远方的“先头部队”,宴开十余席,热情款待,隆谊厚意,令人深受感动。 翌日——9月7日中午,从四方八面汇集而来的同学络绎赶到,环顾周遭,尽是白发霜鬓的一群,还有人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我的昔年一对挚友夫妇,端庄贤淑的老妻记忆已迷糊,坐在轮椅不断问人身在何处;陪在一旁的丈夫,温文尔雅、头戴暖帽、手握拐杖,耐心地向她解释。如今,我们大都皆已年近耄耋,却都不辞舟车劳顿,相聚山城,不为什么,只是以一颗赤诚之心,表述饮水思源、载德感恩而已。 回想半个世纪前,新马两地大学屈指可数,即使在东南亚范围内,华文大学更是付诸阙如,华校高中毕业生欲求深造无门,前途茫茫,是先贤陈六使先生目睹华文教育面对的困境,登高一呼,万山响应,在千辛万难的环境里,创办了一所东南亚绝无仅有的华文大学——南洋大学,为华文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万千华校生开拓了美好的前途。 读上南大,是我一生的转捩点。美丽的云南园,不但丰富了我们的学识,也扩大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结交了来自各地的朋友,让许多可能窝在穷乡僻壤虚度一生的人,从此改写了人生的篇章。 这次举办“陈六使主席追思会,意义深远,它让我们在有生之年,有机会向难以忘怀的恩人,献上最真诚的敬意。 9月7日下午三时,大会司仪曾宪园同学,以深沉凝重的声音,为“陈六使生平图片展”掀开序幕,而会长周增禧在揭幕礼上的每一句话语,娓娓动听,带领我们进入沉痛的回忆,呈现在眼底的一张张图片,是那么的亲切熟悉,又那么的辛酸感人。 看到陈六使先生魁梧的身形和坚定沉稳厚重的语声,我仿佛听到那山动地摇的召唤,果真是“地为她传消息,浪为她号召,雷为她高喊,惊醒了全世界”,于是新马各地各阶层人士热烈响应,如火如荼地掀起了义卖、义踏、义剪、义驶、义演、义舞等等活动,大家同心协力,矢志为建立一所属于自己的华文大学贡献一份力量。 1958年3月30日是个激动人心的大日子,南洋大学举行落成典礼,武吉知马路和裕廊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十余万赶来观礼的人群欢呼沸腾,犹如潮水般涌向被誉为华文教育堡垒的云南园,场面之壮观,可说是空前绝后。 山山皆秀色,树树尽相思的美丽云南园,若是少了一泓清水,怎能以诗情画意相称呢?于是,同学们挽起裤脚、挥动锄头、拿起簸箕,把原来偌大的篮球场挖成为一个小湖,让湖光点缀山色,旧貌换新颜,平添无限妩媚。 还记得,为了建立学生楼,学生会负责人分成好几个小组,在假期里奔赴新马各个大小市镇筹款,获得良好反应,成绩美满。 看到那庄严的牌坊上头的“南洋大学”四个大字,让人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心胸激荡,怀思连翩。红砖绿瓦、古色古香的图书馆,是我们每天必到的地方。傍晚,凉风习习,饭后漫步相思道上,闲言碎语,陶醉在斜阳霞光中。书读累了,偶而与三两同学走到山岗上,数数夜空密布的点点繁星......。在这充满友情的温馨氛围里,在典雅优美的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使我们养成了心胸开扩,抱着远大理想,埋头苦读钻研,希望有朝一日把所学贡献给社会。 紧接着,我们看到了老大哥——第一届毕业生戴上方帽子,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社会。我们应该想到:因为有了陈六使先生这样一位伟大的开拓者,才能为我们带来这股光辉、这身光环! 欢乐总是短暂的,紧跟而来的是悲痛辛酸的一页。校园内出现军警,追逐逮捕学生,场面紧张混乱。1972年9月11日传来噩耗,陈六使先生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八年后的1980年,南大在举行第21届毕业典礼后,就併入新加坡国立大学而告“寿终正寝”。缅怀过去,往事如烟,令人黯然神伤、不胜欷嘘。 把镜头拉回来。当晚七时半举行的“南大之夜”正式掀开序幔,600多位同学参加这次的盛大晚宴。同学们都已白发苍苍,但豪情不减当年,欢声笑语,高谈阔论,风采依然。舞台上,粉墨登场的同学,英姿飒爽,载歌载舞,不逊年少,令人心折。还有荧光闪闪的巨龙,飞跃奔腾,气势磅礴,振奋人心,赢得如雷掌声。 当全场灯光熄灭,莲花灯亮起的刹那,让我们无法自已的就是深深的感动,想呐喊的感动、想哭泣的感动、想飞跃的感动;这时刻,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在优美的乐声中,莲花灯在我们之间传递,象征着薪火相传,世代其昌! 翌日——9月8日上午,举行“陈六使主席追思会”,全部六百余个座位坐得满满,大厅后面还站着许多人。全球各地南大校友会都选派代表参与其盛之外,全马董、教、文化界,以及商会社团,也都派出代表出席,场面十分隆重。会场舞台左边,竖立着陈六使主席的巨幅肖像,左右两面墙上,则挂着大字标语:“南大精神,永垂不朽”和“优秀传统,万古长青”。 大会司仪缪长青(缪进新女儿)以哀伤的语调宣布大会开始,并一一介绍在座贵宾予大家认识。默哀一分钟后,就追述陈六使主席生平事迹,接着播放南大创办经过影片。 大会主席周增禧步上舞台,首先向陈六使主席肖像鞠躬,然后向来宾和同学行礼,应该是抑郁过久,一时百感交集,饮泣难言,稍顿片刻,才开口说话:陈六使主席离我们而去已经41载,而南大创校至今也历一个甲子。值此60周年纪念,饮水思源,抚今追昔,更加感怀陈六使主席的功绩和对我们的再造之恩。周增禧会长还说:我们举办这次追思会的目的,在于宣扬陈六使主席不但为华族文化教育鞠躬尽瘁,还为12万华族同胞争取获得公民权,为华文力争列为四种官方语文之一。25年期间,南大培育了12,000名毕业生,假如没有陈六使主席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作为,就不会有南大了。 周增禧会长激动地说:像陈六使主席这样对华文教育作出无私贡献的爱国人士,他的公民权却被褫夺,今天我们应该给他平反!此时,全场响起掌声,持续不断。紧接着,在主办单位代表王枝木同学宣读追思文之后,就由陈六使先生家属,以及主办、协办单位和友好团体代表们依序献上鲜花。 当天,受邀上台讲话的贵宾有华研主席周素英、大会顾问李业霖。而上台发表感言的校友则有马来西亚南大校友会会长缪进新、槟榔屿南大校友会代表、加拿大多伦多南大校友会会长谢华谦博士、香港南大校友会会长林顺忠、马六甲邓日才校长、刘宗正博士、新加坡的陈国防学长等等。 陈六使主席逝世倏忽41年,大家对他的思念历久弥深。他的一生功业和品性,可用潘受当年以治丧委员会名誉搦管撰写的挽联来概括:
经济则成大业,教育则立大功,生可谓荣,死无憾也。 陈六使,一个商人,一个仅仅受过小学教育的商人,却领导创办了一所屹立东南亚的华文大学——名字永远留在史册的南洋大学。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数逾万名,他们在文化界、学术界、工商界、金融界等领域都有亮丽的表现,为寿命短暂的南洋大学塑造和树立了美好的形象。陈六使主席的名字,将随南洋大学而永存!至此,我们要问:陈六使精神是什么?南大精神又是什么? 南大精神和陈六使精神,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无法分割开来的。陈六使精神传承自陈嘉庚先生的毁家兴学之崇高理念。他始终坚持不渝,对建立南洋大学作出无私的奉献,郭孝谦学长撰文,把这种不凡的崇高气质,升华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指引,称之为“南大精神”! 其实,“南大精神”就是“陈六使精神”的体现。郭孝谦学长写道:“整整一代人热心社会公益,关怀民族教育的高超品德,也映衬了华人社会勤于创业、勇于创业、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优良品德。” 这种“南大精神”要怎样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呢?每一次参加南大校友的聚会或集会,这个问题始终萦绕脑际,挥之不去。我们这一辈人,年纪大的都已超过“古来稀”了,而年纪最轻的也接近“耳顺”之年,我们的后代,要怎样去了解我们的时代和感受呢? 林忠强博士和张燦泉学长告诉我:南大教育基金会和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将在新纪元大学学院内设立“南洋大学史料中心”和“陈六使研究所”,专事收藏南大史料、南大校友的论文、著作和藏书等,并定期举办陈六使纪念讲座、陈六使人文科普讲座与推动特定的研究计划等活动。 为此,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联合马来亚南大校友会打响第一炮,推出大型史诗歌舞四幕剧“南大颂”筹款。林源德学长兄弟率先慷慨捐献一百万令吉作为启动基金,嗣后演出另筹得义款50万令吉。 “南大颂”是以南洋大学的创办到关闭的历史为脉络,体现了上一辈人为维护民族文化教育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光辉,它将永远回荡在我们以及后代人的心中。这齣史诗歌舞剧已于2013年8月30日在吉隆坡盛大演出,获得好评,圆满成功。听,那绕梁的声音依然萦回荡漾着:
献给你 这使我想到:我们南大人,都有一颗南大心,为什么我们不用这颗念念相通、心心相印的赤诚火热之心,共同来谱写一首真正属于南大人的歌曲呢?我建议:擅长诗词歌赋的同学,应该马上拿起笔来,运用最简短、精炼、丰富、优美的词藻,写出南大的辉煌和南大人的情怀。这些创作,可由马来亚南大校友会负责收集,然后甄选几首找人谱曲与排练,在下一届全球南大校友联欢会中作为节目之一演唱出来,让大家欣赏,并由大家从中选出最受欢迎的一首歌,作为“会歌”。这首歌歌名,可采用“南大人心曲”、“辉煌南大”,或是沿用“南大颂”。 我祈愿:在世界任何角落,凡是同学相聚的时候,都能唱起与南大同在、子子孙孙代代相传的“南大人心曲”! 写于2013年11月
(作者是南大第3届经济系毕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