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校友对华团的贡献

南大校友对华团的贡献

傅孙中


 

  有一句话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人社团”。

  华人是善于结社的民族,不仅在马、新、港、台、澳及东南亚各国华人众多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华人社团林立,甚至在欧、美、加、澳、纽等国家,在当地落脚的华人众多后,就会组织各种各样的社团,互相扶持,互通声气。

  在马来西亚,据估计,共有大小华人社团8千多个。以华裔600万人口计,每750人就有一个华团,数额相当惊人。

  大家都知道,华人社团与华人政党,是我国华裔力量的主要来源。过去一路来,在维护与争取华裔在政、经、文、教各领域应有公平合理权益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扮演“意见领袖”角色

  我国的华人社团,种类繁多。根据华总即将编印的《华团名册》可分为10大类。主要的有业缘性的商团、地缘性的会馆、血缘性的宗祠、学缘性的校友会、综合性的大会堂、董教团体、青年团体、宗教团体及慈善福利团体等。但不管何种性质的团体,在其立会章程的宗旨中,都列明“关注社会、经济与文教福利”等问题。

  早期的华团,其领导人多由有财力的社会贤达担任。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日新月异,社团领导人不但需要具备有“贝”之“财”,还须具备无“贝”之“才”。在这种情形下,学识水平比较高,又有广泛社会经验的南大校友,便在许多社团成为接班人。

  环顾当前我国华团,南大校友担任会长、副会长、总务等要职者比比皆是。例如七大乡团的会长、总秘书、前马华工商联合会的会长、总秘书、华研的会长、多州中华大会堂、总商会、董联会的会长、副联会、潮联会、客联会、海南联会、广西联会、永联会及其属会等,多由南大校友担任会长、副会长及总务等要职。这些领导性华团,经常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并通过提呈备忘录、诉求、大会提案等方式,表达华裔的共同愿望,力争华裔应有的公平、合理与合法地位。

维护、争取、推广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重视子女教育是华裔的传统美德。大多数的华团,特别是乡团会馆,都有中小学奖励金、助学金、大专学院贷学金的设立,以奖掖后进,扶贫济弱。对培育华裔子弟、提升华裔的文化教育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一般而言,华团欲推展文化界教育工作,可从三方面着手。一靠维护,二靠争取,三靠推广。“维护”是被动的,“争取”与“推广”是主动的。我们必须化被动为主动。许多华团主动推展文教活动,兴学办教,使华人文化教育,树大根深,不怕风吹雨打。

  推广华文文化,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文教学术团体,可举办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乡团会馆在普及基层的民俗文化方面,责无旁贷。

  传统节日与风俗,是传承华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人的日常生活中,能够使自己体会自己是华人的,除了血缘、地理、语言等因素外,便是传统节日与风俗了。从这一角度看,乡团会馆每年配合春节、人日、天公诞、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等节日而举办的活动,对年轻一代及受英、巫文教育者,认识华人的节日与风俗,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自强不息,力争上游

  有了正确的理念与方针,配合良好的组织与策划能力,语文沟通能力,再加上发挥“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南大精神,南大校友对所服务的华团,更能作出贡献。

  实际上,通过对华团的贡献,也是南大校友服务国家、社会及族群的一种具体表现,值得鼓励与推崇。

  南洋大学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南大所播下的种子,已随风播散,到处生根滋长,开花结果,惠及各界。此际纪念南大创校50周年,南大儿女应紧记先贤创办南大的丰功伟绩,南大被消灭的历史创伤,以建设来回应破坏。


(本文转载自南洋商报,为作者于马来亚南大校友会举办“纪念南大创校50周年”讲座上发表之讲稿。作者为南大校友,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前任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