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普及科学讲座报导

陈嘉庚国际学会
与 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 联办
陈嘉庚普及科学系列讲座


第三站
槟城钟灵中学与槟华女中

刘斐文博士 第一场
日期:2005年8月12日(星期五)早上
地点:槟城钟灵中学(礼堂)

主讲人:刘斐文博士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资讯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讲题 :寻搜地外文明

主持人
丘才新博士(陈嘉庚国际学会副秘书长)

  刘斐文博士指出,经过科学家多年来的探索,估计至今宇宙里存有1千个银河系,每个银河系距离相隔5万光年,每个银河系里就有4万亿个太阳,而每个银河系每年又可诞生出20个太阳,其中一半是行星。1991年,科学家发现太阳系以外的太阳也有行星,至今被发现的行星有155个,一些只有100至200光年。1999年,美国科学家以太空望远镜发现太阳系以外的行星有氧气和碳的成分;目前估计银河系里存有300亿个地球。可见,宇宙之浩瀚是人类所难以想像的。1959年科学家 Frank Drake 提出一套以他命名的“德雷克方程式”,以搜集探讨宇宙里有多少个地外文明、银河系里每年可诞生多少个太阳系、多少个太阳系有行星、这些行星有多少可能含有生命存在、宇宙可存在多久等问题。

  刘博士表示,探索地外文明可让人类找到自己,因为自从有了文明开始,人类一直思考地球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生命体?所以,人类必须饱持敬畏与谦虚来探索宇宙,才能一步步跟地外文明联络上。虽然目前人类尚未找寻到存有生命体的星球,可是科学家们都相信地外文明一定存在。这些科学家们辩论说,地外文明之所以没有来到地球主要是因为很多文明在扩充后会停顿下来,或由于地球处于银河系边陲,这些地外文明没有经过地球,又可能是因为高度文明向来有不干扰低级文明的原则之故。

  人类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了太空望远镜,易言之,人类利用无线电、望远镜、电脑分析等技术真正探索地外文明才不过50年左右的历史而已,与千亿万年前经已形成的宇宙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至于地球文明能够存在多久,这取决于客观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如太阳爆炸、彗星撞地球等天灾;而主观因素则是人类相残,利用高科技武器自我毁灭,这倒是他最担心的因素。

  刘博士也表示,搜索地外文明属于天文学,人们须先搞好物理,欲研究行星的诞生,化学知识很重要,至于行星如何演变成地球的问题,则属于地质学范围;要研究星球是否存有生命,须具备生态学与生化学基础;要研究生命如何有智慧,须回到心理学与认知学;要探讨有关科技的发展,须借助于人种学与社会学;欲探索人类能存活多久,则是未来学与星象学的领域。

(左起)丘才良教授与丘琼润博士 第二场

日期:2005年8月12日(星期五)早上
地点:槟城槟华女子中学(礼堂)

主讲人:丘才良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命科学系主任)
讲题 :生命科学的几个热门课题

主持人
丘琼润博士(前槟城理科大学副教授)

  丘才良教授指出,生物科技可通过建立人类基因库而测定病症的起因,包括先天遗传或后天感染,从而对症下药,提供适合的治疗方法。以前,我们以为一个基因只有一个蛋白质,可是有研究推翻此论,已证实一个基因含有一个、两个、百个甚至千万个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如果脱氧核糖核酸中一个叫 PS3 的抗癌蛋白质受到破坏,则人体将失去抗癌功能,患癌机会也会提高。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一种先进的晶片测试仪器探测血液的蛋白质是否产生突变,作为预防的措施。这种生物基因晶片在美国已很普遍,价格介于每片50至100美元,现在开始在我国采用。以科学研究测定基因库,一般上须耗时3至6个月。人体含有逾3万个基因,至今我们只探测出人体中5%的基因功能,其他95%则尚未被发掘。人们常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应该比其他动物拥有更多的基因,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人类基因、克隆与转移基因食品是近来的热门课题;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生物科技已从实验室走向企业投资,成为新加坡的第4个经济生产力。生物经济(Bioeconomy)可生产大量的财富,制造就业机会,亦可研制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