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人类心血管基因病变的成功探索者——南大校友刘宗正教授专访

首位人类心血管基因病变的成功探索者
南大校友刘宗正教授专访

专访:黄水莲


 

如果有一天,人们可以通过基因晶片,预知自己什么时候可能发生心脏衰竭、大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病症,发病之前就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这真是人类的幸福佳音。

2005年获南洋理工大学颁发“卓越南洋校友”奖的哈佛大学刘宗正教授。 预知诊断医学,这项革命性的医学,为人类造福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

本会主席丹斯里拿全球第一个找到人类心血管基因的加拿大籍教授刘宗正博士,于2001年初率领哈佛大学研究小组发现了2万6000多个与人类心血管系统有关的基因,并已经将一万多个与心血管病症有关的基因制成基因晶片,形成了一个基因库。

2005年,刘宗正教授将他用了逾7年时间从事的这项生物科技研究的工艺技术转移到他出生和成长之地──马来西亚,通过和槟城的《南华医院》和《槟榔医院》合作,收集肿瘤病症的基因资料数据储存到基因库。

这是全球第一次建立了这样的基因库。预计不久即可将基因晶片运用于疾病诊断并制成药物,到时人们可通过基因晶片预知自己的健康状况,可以事先预防在病发之前接受药物治疗,对肿瘤病症的误诊几率也将大为减少。

刘宗正教授是哈佛大学的 Brigham 医院及妇科教学医院心血管基因组主任,也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临床生物化学及医学终身教授。

他最近在吉隆坡接受访问时说:如果一切顺利,美国方面的心血管基因研究在2007年初就可以应用,希望大马收集的肿瘤病症基因资料数据也可以在2007派上用场。

获首届南大杰出校友奖

刘宗正教授是南洋大学第二届毕业生(1960年生物系毕业)。他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创立新里程碑并引导新的研究发展因而获奖无数。2005年杪,他在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之夜从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主持的颁奖仪式上接受南洋理工大学首次颁发的南大卓越校友奖。

当年他原想于南洋大学毕业后到新加坡大学深造但未能如愿,主动写信给胰岛素共同发现人当时仍在多伦多大学的贝斯特教授(Frederick Grant Banting 班廷和 Charles Berbert Best 贝斯特于1921年共同发现胰岛素)受到赏识,并推荐获取奖学金到多伦多大学深造并于1964年获生理学硕士学位,于1967年获多伦多大学病理化学博士学位。

这位全球第一个找到人类心脏器官基因组成的科学家,多年来专注在心血管基因和遗传疾病关系的研究。1999年,他和两位友人在多伦多成立康特基因公共控股公司(Chondrogene Inc),专门探究血液的问题,成为这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先锋。

2000年他应邀出席哈佛大学的一项密集智库会议,当时包括外科内科到精神科的专家都一致认为,未来10年的医药卫生保健问题必须从基因着手。他应聘到哈佛大学于2001年设立心血管基因组。

他发觉血液是基因研究的重要媒介,从中了解不同的病因和不同基因的表现状况。由于心脏衰竭的成因包括感染、糖尿病、缺氧性心肌疾病、血管栓塞等多种,心脏衰竭基因研究是将不同功能的基因放在晶片上,检测病人到底是那些基因出了问题,又与那些心脏衰竭症状有关。

一旦解开了不同基因功能之谜,未来在发展心脏衰竭治疗药物时,将可借助基因晶片来了解药物作用与基因的关连,提高治疗的准确度及效果。

如何利用这些基因研究成果开发出适当的药品,刘宗正教授本身的公司没有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世界各国的药品公司都希望洽谈购买研究成果和合作。

他说,基因研究对保健和医疗各方面将会带来重大的革命性新发展。为了建立一个全球保健基因库,希望收集来自世界各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种的各种病症的资讯数据。

来马分享研究成果

他对马来西亚有着深厚情意结。早年分别在霹雳的和丰小学和华都牙也育才及槟城钟灵中学就读。他希望他的研究成果能利惠大马,并以“我是在马来西亚出生”的情由说服其公司同僚,同意于2005年在遥远的吉隆坡设立办事处。

他说:现在我们已可以从血液得到还未有大肠癌发病之前的肿瘤讯息。南华医院和槟榔医院在肿瘤科和手术的专业医药成就名声响当当。这项合作收集肿瘤疾病的基因讯息,以后可以发展成为预知肿瘤的资讯数据,在大马就可用这些基因讯息作为保健和医疗处理资料。

目前肿瘤病症给人们带来极大困扰,每每在发现时情况已到了严重地步。他说,大肠癌形成之前先有结瘤,通过窥探镜诊断过程复杂又费时,一旦发现了要医治往往是为时已晚。基因检测更准确,而且远比扫瞄更早就可以预先检测出来。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情形也如此。

他预期,生物科技工艺的发展将会比电子业走得更远。生物科技工艺的运用在电子工业的支授下,可以带动生命工程、医疗、保健及农业的起飞,成为整体人类的社会财富。

例如,他用了约7年在生物科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只要一个月时间就可以将这工艺技术转移到槟城,双方的联系交流可以通过视讯会议进行。

他希望能在马来西亚通过保健领域带动生物科技发展。他认为,马来西亚具备东西方文化和伊斯兰文明交接融会的有利条件,如果有良好的引导和推动,生物科技和保健及农业各方面的发展前景很好市场潜能很大。

他说,在这20至30年,科学的发展是美国等先进国家领先。当人们生活安定不必为明天的生活愁苦,有一定的自由,就可以做想要做的事而且还想怎样做得最好。如果生活和社会压力大,做学问必须咬紧牙根什么物质都不谈,要做尖端学问探索新知识比较不易。

他看好中国的科学发展。他说,生物科技在中国的发展很快。虽然文化大革命造成人才断层,但这些年来中国有很多留学生到海外深造和工作,他们或许在语文上比较吃亏在攀爬上高位有阻碍,不过学问才智好,当他们把在外头学到的带回中国时就成为发展的动力。中国人口庞大,只要有1巴仙的精英就能超越。

早在80年代初很多人认为中国又穷又落后都不愿意去时,刘宗正教授是去中国讲学的海外华裔教授中的先行者,他先后到中国的20多个医学院讲学,为此他感到欣慰自豪。

本身从小学到大学受中文教育薰陶同时又受西方文化影响,他的感受是,每个民族的文化教育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对文化和传统的尊重,受到教化溶和发展成为完整有根的人。每个民族有一定的文化精神价值,通过净化把坏的去掉好的留下。西方比较着重实际价值,东方是在精神方面,如能善用,两样都是好的。

他在新加坡接受南洋理工大学首次颁发南洋卓越校友奖接受当地的《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南洋大学受教的经验提供了他东方文化底蕴,对他日后到北美洲深造和工作时,同西方文化融合有很大的帮助。

刘宗正教授的3个子女各有所成,老大是律师和商业管理硕士,老二是骨外科教授兼系主任,老么是外科医生。

他曾写下300余篇论文著作,名闻学术界,对于自己今日的成就,他说:这没什么了不起。做学问比做社会工作容易,社会是永远都在变人也在变。做学问的方向是定在那里,有一个明确方向,努力坚持就有可能达到的一天。就是这个信念,我一直坚持到今天。

他说:一个人最重要是可以找到自己喜欢做又能帮到别人对人类有益的东西。我做的是我自己发现的东西,得到公认又得到别人支持去发展,这是很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