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热成像对于非检测性乳癌的功用

谈热成像对于非检测性乳癌的功用

主讲者:吴应贵副教授 报导:曾佩玲


 


吴应贵副教授说,每一位成年妇女都有患上乳癌的风险。在新加坡,每20人之中就有1位妇女是乳癌患者,而仅在1978年至1992的14年间就增加了1300多宗病例。而且,这个节节攀升的数据还显示出乳癌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除了归咎于家族遗传、环境的变化和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之外,不曾生育者、在30岁以后生育第一个孩子者、不曾哺乳的妇女、过早出现初潮以及年过50岁却尚未绝经者、腹部肥胖者也属于乳癌的高发人群。

乳癌的症状

虽然在初期并无明显的症状,但仍可透过下述的身体变化来自我警惕:

◇ 三十岁以上的妇女在数周内乳房迅速增大,并且伴有皮肤红肿。
◇ 乳房皮肤向内收缩、凹陷形成“酒窝状”。
◇ 乳房内发现结节或肿块。
◇ 乳头或乳晕部位发生溃疡。
◇ 乳房缩小,乳头抬高
◇ 乳头在哺乳期外反复出现溢液,甚至溢血现象。

而乳癌的晚期症状则表现为:

◇ 乳内肿块:一般发生在乳腺的外上部。
◇ 疼痛:绝大多数乳腺癌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的疼痛感;到了晚期则常产生阵发性刺痛和隐痛。
◇ 乳头溢液:在非妊娠哺乳期外出现溢液现象。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也可呈水样、血样、浆液样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一般上晚期患者溢液比较严重。
◇ 乳房皮肤改变:这与肿块部位深浅和侵蚀程度有关。若肿块小,部位深,皮肤多无变化;若肿块大,部位浅,则较早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呈现凹陷。
◇ 乳房外形变化:正常的乳房外形呈自然弧形,乳癌晚期则弧形发生严重异常。

热成像对于非检测性乳癌的功用

临床实验证实,由于第一阶段的肿瘤小于2cm,患者尚未产生不适感或痛感,因此往往无法透过触摸感知。虽然妇女们可透过普遍应用于医学界的电脑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或激光乳腺扫描等技术来检测乳癌,然而这些仪器只能发现已成形的肿瘤组织,并不能检测出小于2cm的肿瘤,尤其医护人员在分析图像时多仰赖于自身的目测经验,如此一来,将不可避免医师因此而忽略或错判了极其微细的病变特征。因此,患者在确诊后往往只有动手术切除乳房一途。然而,热成像这一透过温差来发现早期癌细胞的技术则大大降低了风险,使无手术疗法成为可能。据悉,美国食品与盐务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已批准将热成像仪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何谓热成像仪

热成像仪又称红外线热成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折射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上面将以不同的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

它最初被为作军事目的,利用热成像仪发现在夜间散发热量的坦克发动机和士兵。由于这项技术能够进行非接触式的、分辨率高的温度成像,同时能生成高质量的图像,使其提供被测目标的许多信息,弥补了人类肉眼的不足之处,因此自70年代起,欧美一些先进国家遂将这项科技广泛运用到其他领域。

在工业领域里,电动机、电晶体等电子器件发生故障时往往伴随着异常的高温,人们便利用热成像的优势快速诊断故障。此外,边防部也用以判断交通工具中是否窝藏偷渡客。在医学界,热成像仪也常在流行性感冒和肺炎等疾病肆虐时被用来判断发热现象。

由于癌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远高于正常细胞,发热量较大,使癌肿部位的温度稍高于周围组织而发出的红外线也更强,因此医护人员可将不正常的热成像报告作为一个重要的生物风险指标,及早发现乳房可能存在的肿瘤或病变。

热成像仪的优势

近15年来透过红外热成像检测乳房疾病的准确率高达90%。这项检测技术的特点是以人体温度为指标、非入侵性、无痛感。此外,相较于X光检,它不含辐射,同时成本也更低。无怪乎欧美国家已将之作为辅助性检测。虽然如此,这项技术在现阶段仅能在较为严苛的条件下进行:最为理想的检测时间为上午9时至10时30分。检测场地周遭的温度需维持在摄氏22度、湿度应保持在60%至70%之间、须避免受测者在就位后曝露在通风处、受测者应身穿宽松的长袍、受测部位避免涂抹任何粉末、软膏及喷洒香水、在到达受测场地后须休息15分钟左右,以适应室内温度。

热成像仪在医学界的前景

最后,吴应贵副教授透露,即使新加坡妇幼科已为数千位病人进行热成像检测,却因其涉及了医药界、保险业等相关领域业者的既得利益而仍未被广泛采用。此外,他也指出,这个缔造了高准确率记录的医疗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人为的对数据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