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文化之旅

南美洲文化之旅

整理:本会秘书处


 


由本会策划与筹备的2011年度第四个文化之旅终于在11月22日展开为期长达23天的旅程。新、马团员从吉隆坡雪邦国际机场出发,途经阿姆斯特丹,继而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与加拿大团友会合。团长丹斯里拿督林源德针对本次的旅游策划表示,本团打破了自2005年组织文化旅游以来逗留天数最多、空间跨度最大(横跨五国:厄瓜多尔、秘鲁、智利、阿根廷和巴西)、飞行时数和里程最长的一次。

第二天(11月23日):基多城(Quito,厄瓜多尔首都)

(a)独立广场(Independence Square)
又名市长广场或名大广场的独立广场是基多城市生活的象征。1906年在此处建起了独立纪念碑,独立广场中央竖立着苏克雷将军的雕像。广场的景色美丽宜人,常见退休人员和过往闲人在长椅上消磨时间。

(b)基多女神像(The Statue)
由于神像位于城市南端海拔183米的面包山上,因此有面包山女神石雕像的别称。这座神像被誉为基多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象征。人们若站在山腰上的印加神庙可将附近丘陵和山峰的美景尽收眼底。

(c)Gedor Church:无相关资料,从略。

第三天(11月24日)


(a)赤道纪念碑(The Equator Monument)
但凡到过厄瓜多尔旅行的人都不会错过这座名闻遐迩的胜迹。这里被视为“地球的中心”。赤道纪念碑分为新旧两座,旧碑位于圣安东尼奥镇,被崇山峻岭环抱。新碑矗立在距旧碑不远的皮钦查山脉环绕的埃基诺西亚尔山谷中。在纪念碑前方,有一条石砌的长长的通道,通道两旁矗立着曾为测定赤道位置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半身雕像。新碑高约10米,用赫红色花岗岩建成。碑身呈正方形,四周刻着醒目的英文字母表示方位。碑顶是一个大型的石雕地球仪,地球仪中腰从东到西的白线代表赤道线。碑身内部高10层,设有电梯,每层都设有展览厅,介绍厄瓜多尔各省的地理、文化和风土人情。碑顶设有可远眺安第斯山区风光的瞭望台。

据说,在七、八百年前,有着丰富天文知识却仍尊太阳为最高神祗的印地安人曾在此建立基多王国。他们认为基多城北的卡亚姆韦一带是太阳每年两度环绕南、北两半球时行经之地,因此称之为“太阳之路”,并在太阳观测台上标示记号。

(b)印第安文化博物馆(Indian Cultural Museum):无相关资料,从略。

(c)印第安市集
距离基多城两小时车程的奥塔瓦洛(Otavalo)以一个很大的原住民市集闻名,每逢周六上午至中午,市集里熙熙攘攘,摊贩们聚集在此售卖各式价格廉宜的民生用品、精巧的手工艺品、家禽家畜等。

第四、第五天(11月25日、26日):利马(Lima,秘鲁首府)

(a)圣马路丁广场(Plaza San Martin)
坐落于利马老城中心的圣马路丁广场,以解放秘鲁的阿根廷英雄圣马路丁(Jose de San Martin) 为名。何塞‧德‧圣马路丁出生于阿根廷白人殖民者的官吏家庭。在五月革命时先后解放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智利和秘鲁,因此他在这三地均被尊为国家英雄,每年国庆日(7月28日)都會在此举办纪念仪式。

(b)总统府广场(Presidential Square)
又称“利马大广场”。广场中央的铜喷泉建于1650年,曾被当作斗牛场和宗教裁判所执行死刑的地方。广场中央设一个焚尸炉,焚烧被判了死刑的人。1821年,圣马路丁将军于此宣布秘鲁独立。

(c)古西班牙斗牛场(Old Spanish Bullfighting):无相关资料,从略。

(d)唐人街(Chinatown)
1849,首批受雇于秘鲁地主 Domingo Lias 来从事棉花种植的华工所乘坐的 Friedrich Wilhelm 号轮船抵达秘鲁的卡亚俄港口。此后,约十万华人为了生计陆续抵秘。他们起初从事铁路修筑工作,后在沿海地区从事农业。再后来,一些人移居利马,并聚居在帕鲁罗(Paruro) 街及邻近街区,形成一个具有商业和人文特色的华人区。他们在当地经商,卓有成就后还出资在巴鲁罗街入口处修筑“中华坊”牌楼。牌楼横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一旁还挂着“天下之大我侨他乡是故乡”的对联,道尽了华人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为了生计漂洋过海的辛酸和坚毅面对生活的精神。

第六天(11月27日):库斯科省(Cuzco)

(a)太阳神庙(Ancient Sun Temple)
印加人信奉太阳神,他们称太阳神庙为“克里干查”,意为黄金花园。而庙宇的建筑技术堪称高水平。神庙以采集自附近山上的巨石砌成,即使石块之间完全不使用黏合剂,衔接处却连纸片也难以塞入其中。由于秘鲁处于地震多发地带,为确保庙宇能千秋万代地傲立于世,他们精算出使神庙的每一面墙体都呈固定的角度向内倾斜,构成建筑的四面墙壁之间依靠斜角形成的力互相牵制,从而达到比垂直于地面的墙壁更加稳定的结构。

据说当年太阳神殿的墙壁乃黄金薄片所铺就,每逢节日庆典祭祀神明之际,头戴金冠的祭司身穿金片缀成的礼服在阳光下口诵祭文,舞蹈礼拜,可谓金碧辉煌。然遭入侵的西班牙人洗劫一空,仅剩石壁。

(b)天主教大教堂(Catholic Cathedral)
这座在印加人的神庙原址上建立的天主教堂从公元1539年起花了一百多年才竣工,由 Church of Family、Cathedral 和 Church of Triumph 三座教堂组成。祭坛和殿堂里饰以许多镜子,主教堂的里供奉着的还有当时主教千里迢迢从西班牙带来的第一个十字架,主祭坛是由2400多公斤的印加白银银箔覆盖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那幅“最后的晚餐”,摆放在餐桌上中央的正是当地有名的特色菜——烤天竺鼠,而犹大的脸则被画成当地的土著的样子。

(c)印加石墙(Inca Street)
从位于城市中心的武器广场朝东北方向行走有一条名叫 Hatunrumiyoc 的小路,道路两侧是著名的印加石墙。这些由各种形状的巨石垒砌而成的墙壁已默默屹立了500多个寒暑。据科学家分析,用以垒砌石墙的石砖的纵深非常长,而且严丝合缝地镶嵌在一起。此外,墙下的地基都由小块的鹅卵石组成,以降低地震时所造成的损害。

(d)水神庙(Pura Ulun Danu)、天文观测台(Observatory):无相关资料,从略。

第七天(11月28日):马丘比丘(Machu Picchu)

(a)太阳神庙(Sun Temple)
太阳神庙除了是印加人祈祭太阳的场所,也是一座天文观测站。近年有研究者发现,每到夏至时分,阳光正好由神庙东窗射入,准确地投影在用以测量太阳升起点的“捆日石”上。此外,主神庙、三窗庙和圣器收藏室构成了神庙的主体。主神庙的东西两侧石墙皆以巨石为底,并以打磨精细的石块垒砌而成,庙中还有一座巨石砌成的祭坛。三窗庙位于主神庙旁,因有三扇巨石叠成的大窗而得名。庙中矗立一根据说用来支撑屋顶的石柱,石柱旁是一块代表天地宇宙的阶梯石刻,是印加神庙的重要标志。

(b)印加农时表(Inca Farming Season Chart):无相关资料,从略。

(c)山鹰庙(Eagle Temple)
神鹰庙因地面上有类似鹰头的石刻,神庙后面的巨石就像是神鹰展开的两翼而得名。曾有人发现在神鹰庙背后的“羽翼”里有造型独特的石龛,石龛中安放着木乃伊。

(d)印加古水渠(Inca Ancient Canal)
据考证,这段具有1500年历史的古水渠是印加人用石头凿成的水槽,以便把贝罗尼卡山峰上融化的雪水引入克阿纳班巴考古区内的蓄水池内。此外,考古小组还在水渠边的岩洞里发现一些古画和一块巨大的石头。他们认为,这块巨石是人们向苍天祈请建造水渠的贡品。

(e)古梯田(Old Bench Terrace):无相关资料,从略。

第八、第九天(11月29日、30日):圣地亚哥(Santiago)

(a)瓦尔帕莱索(Valparaiso)
位于智利中部沿海瓦尔帕莱索湾南岸,濒临大西洋的东南侧的瓦尔帕莱索始建于1536年,其名在西班牙文中意指“天堂谷”,是南美洲太平洋岸的重要海港和智利最早的贸易港口。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有“圣地亚哥的海上门户”之称。城内的建筑物和街道是由西班牙殖民者修建,距今逾350年历史。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智利瓦尔帕莱索市“人类遗产”称号。

(b)海军英雄纪念碑(Naval Hero Monument)
由于瓦尔帕莱索濒近海岸线,因此相对于其他军种,海军更显得重要。有趣的是,智利的海军乃由爱尔兰移民后裔贝纳多‧奥希金斯(Bernardo O’Higgins)所创建。这座象征无畏和反抗精神的海军英雄纪念碑高度相当于7名向上堆叠的成年人,基座以石材建成,碑上肃立着手执旗与剑抵御外侵的英勇海军。

(c)复活节岛人头像
它是复活节岛人头像的复制品,位于圣地亚哥。

第十天(12月1日):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a)科隆剧院(Cologne Theatre)
这座歌剧院的声誉仅次于意大利米兰剧院和法国巴黎剧院。这座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从容大度与德国厚重以及法国优雅的建筑风格融于一体的剧院始建于1890年,耗时18年竣工。内部装潢采用从意大利和西班牙进口的大理石和马赛克,显得富丽堂皇。此外,剧院内壁的浮雕、窗户玻璃彩绘等美伦美奂,大厅内陈设的雕塑、胸像神态惟妙惟肖,木器、瓷瓶等艺术珍品古色古香,特别是金厅四壁的24K镀金浮雕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b)七九大道(79th Avenue)
七九大道以纪念阿根廷独立日而命名,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双向12车道横跨了整座城市街区),两旁矗立着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c)国会广场(Parliament Square)
约占10个街区面积的国会广场坐落在阿根廷国会大厦正前面,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三大著名广场之一。广场上矗立着著名的两届议会纪念碑,以纪念1813和1816年两届议会的立法成就。纪念碑前侧是一组音乐灯光喷泉,煞是吸引人。

(d)五月广场(May Square)
五月广场的前身是“大广场”,由亚松森代理总督胡安‧德卡拉伊(Juan De Garay)于1580年修建,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同时诞生,见证了该国的独立和各阶段历史发展。广场中心矗立着为缅怀在1810年五月革命中献身的爱国志士而修建的金字塔尖型纪念碑,周围环绕着平整的草坪、四季怒放的花卉、清澈晶莹的喷泉和往来啄食的群鸽。

(e)总统府/玫瑰宫(The Presidential Palace)
玫瑰宫是标准的十九世纪意大利风格的建筑。1850年,时任总统的多明戈‧萨尔 缅多(Dominge.F.Sarmiento) 将外墙漆成粉红色,因此便有了玫瑰宫之称。

第十一天(12月2日)

(a)老虎洲(Tigre)
约220平方公里的老虎洲是由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流入阿根廷境内的银河汇聚而成的三角洲区域。三角洲生态保护严格,环境清幽雅致,有“南美威尼斯”之美誉。

(b)Palermo 大广场:无相关资料,从略。

(c)玫瑰园(The Rose Garden)
玫瑰园是一座以自然风格打造的宫廷园林,园内有3座离宫。有趣的是,花园运用了中国江南园林特有的假山艺术,使其平添几分东方神韵。

(d)雷科莱塔贵族区(Recoleta Noble Area)
雷科莱塔是首都的文化中心,因而也被认为是较富裕的住宅区。该区得名于18世纪初在此建立的方济各会改革派教士的修道院。19世纪末,雷科莱塔吸引了从城市南部来此逃避致命的黄热病的政治精英和富裕家庭。雷科莱塔从此成为首都最时尚和昂贵的住宅区。

(e)贵族公墓(Aristocratic cemetery)
贵族墓园又称国家公墓,是首都最古老的公墓。它原是教堂的后花园,于1822年成为墓地,仅限于安葬达官显贵。迄今为止,这座占地10英亩的陵墓中安息着大约7000个阿根廷精英,包括23位阿根廷正副总统。国家公墓到处都是雕塑,其中不乏欧洲名家的构思奇特、寓意无穷的雕塑精品,甚至有的陵墓还有画卷般的叙事雕塑,追叙几代人的奋斗史。

(f)贝隆夫人墓(the Tomb of Evita)
新奥尔良风格的瑞科莱塔公墓(Recoleta cemetery)像花园一样华丽而独具特色,以黑色大理石打造的五十七号墓地就是贝隆夫人墓。人们常在这里虔诚地向贝隆夫人献花,默默地触摸着墓墙,凭吊这位伟大的阿根廷女性。

第十二天(12月3日):埃尔卡拉法特(El Calafate)


(a)莫雷诺大冰川(Perito Moreno)
莫雷诺冰川位于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境内。冰川是指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处于长期的重压之下形成的巨大冰体。世界上的冰川大都是处于停滞状态,但莫雷诺冰川是经过几十万年的冰雪堆积而形成的活冰川。整个冰川高达60多米,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有研究指出,在1988年之前,冰川以每四年的规律发生一次“崩溃”现象,但因温室效应之故,如今每隔几十分钟就会崩塌一次。

第十三天(12月4日)

(a)旗港(Upsala)与 El Glaciar Upsala、Onelli、Agassi 大冰川

第十四天(12月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

第十五天(12月6日)

(a)圣马丁广场(St. Martin Square)
广场坐落在佛罗里达步行街北面,这区域最初被作为西班牙统治者的寓所,后于1713年出售给英国南海公司(British South Sea Company)从事奴隶交易的场所。直至约翰‧怀特洛克(John Whitelocke)于1807年粉碎了乔治三世国王的侵略野心之后才被称为“光荣之地”。为了纪念带领阿人抵抗被殖民厄运的乔‧德‧圣马丁将军,于1878他的百年诞辰当天把广场易名为圣马丁广场。

(b)马岛战争烈士纪念碑(Martyr Monument)
纪念碑位于首都圣马丁广场旁。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队为收复主权突袭马尔维纳斯群岛和南乔治亚岛,由此引发马岛战争。酣战了74天后,近千名阿军阵亡,复战败,英国再次占领群岛。

(c)Florida 商业步行街
有“南美百老汇”之称的 Florida 商业步行街虽不足2千米长,既狭窄又拥挤,但商品琳琅满目,舞厅、饭馆、影剧院等随处可见,终日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第十六、第十七天(12月7日、8日):伊瓜苏瀑布群(Iguassu Falls)

“伊瓜苏”在图匹语中意为“大水”,发源于巴西境内的伊瓜苏河。在汇入巴拉那河之前,水流渐缓,在阿根廷与巴西边境,河宽1500米,像一个湖泊。水往前流陡然遇到一个峡谷,河水顺着倒 U 形峡谷的顶部和两边向下直泻,凸出的岩石将奔腾而下的河水切割成大大小小270多个瀑布,形成一个景象壮观的马蹄形大瀑布,总宽度3000米至4000米,平均落差80米。

伊瓜苏瀑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从不同地点、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看到的景象不同。峡谷顶部是瀑布的中心,水流最大最猛,其景象被形容为“大海泻入深渊”,人称“魔鬼喉”。

(b)伊泰普水电站(Itaipu Hydropower Station)
世界上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巨型水电枢纽工程——伊泰普(在印地安语中意为“会唱歌的石头”)水电站,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交界的巴拉那河上。这个举世闻名的世纪工程曾被誉为“人类第七大奇迹”,挽断1350平方公里的浩淼烟波,气势宏伟壮观。溢洪道最大泄洪能力每秒6.2万立方米,相当于40个伊瓜苏瀑布。

大坝为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使原本只有四五万人口的福斯杜伊瓜苏小镇变成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伊泰普水电站的建成也改变了当地的自然景观,河道上游的风景点七星瀑布被淹在水底,下游鱼产量减少。但新形成的巨大人工湖,可发展旅游业并养鱼。此外,库区还建有6个生态保护区,使水库边的绿色和热带雨林连成一片,保护了库区的水体。

第十八、第十九天(12月9日、10日):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 巴西首府)

(a)Copacabana 海滩
科巴卡巴纳海滩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的黄金地段,海岸线长达4.5公里,因橄榄石晶体之故,海滩呈罕见的翠绿色。这种矿石通常存在于火成岩中,其重量和密度均高于黑色吡哆醇,后者更容易被冲入海洋。据说除了夏威夷外,只有美国关岛和加拉帕哥斯群岛拥有这种奇特的海滩。

(b)H.Stern 宝石制作坊
巴西是天然宝石的王国,出产全球65%的各类宝石,其品种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20世纪末期,巴西的宝石采集与加工业已达相当规模。在无数的经营者中,于1945年成立的 H.stern 凭着精湛的加工技术脱颖而出,成为全球第三大珠宝制造商以及世界最大的宝石生产商。

“Stern”在德语里有“星辰”的意思。走过半个多世纪,H.stern 已成为国际珠宝界一颗耀眼的星,在各种盛大的场合以无可比拟的光芒点缀着同样闪光的明星。

第二十天(12月11日)

(a)面包山(Bread Mountain)
面包山位于巴西瓜纳巴拉湾(Guanabara Bay)入口处,由两个山头组成,加上山的表面光滑,好像抹上了糠浆,故又名“甜面包山”。

(b)Maracana 大足球场、超级球星脚印台
这座因1950年世界杯而建、可容纳11万人的 Maracana 球场是全球最大的足球场。因乌拉圭在该场赛事夺冠,根据赛前协议,球场外场颜色永久保持乌拉圭国旗的颜色。

球场前面是巴西众多知名球星的脚印,从贝利、济科、邓加、肥罗到小罗,乃至玛塔都在那里拓印下足迹。

(c)天梯造型大教堂(Ladders Modelling Cathedral)
大教堂始建于1964年,于1976年落成。相对于古欧洲典雅的教堂,这是座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化建筑。教堂呈圆锥形,整个框架由规则的方框构成,宛如天梯。教堂宽敞高大,据说可容纳2万人。

第二十一天(12月12日)

(a)里约热内卢大教堂(Rio De Janeiro Church)
里约热内卢大教堂是巴西里约热内卢主教的教堂,当前的这座大教堂修建于1964年至1979年间,取代了自1676年以来一系列的陈旧教堂。

这座新建大教堂的前身是旧里约热内卢大教堂。当 Carmelite Order 于1590年到达里约热内卢后,在库巴卡巴那海湾(Guanabara Bay)附近建了一座小教堂。

教堂内部装饰着由平托(Inácio Ferreira Pinto,18世纪里约主要的雕刻家之一)雕刻制作的洛可可风镀金木制品。

1808年,葡萄牙被拿破仑攻下,葡萄牙摄政王约翰六世和他的同僚为了躲避拿破仑的部队到达里约热内卢。当地的一些建筑被葡萄牙人使用。该教堂后来被封为皇家教堂,并且在这之后成为了里约热内卢大教堂。1822年,巴西独立,教堂被易名为皇帝教堂(Imperial Chapel)。1889年,成立巴西共和国后,教堂失去了皇帝教堂的头衔,但是仍保留着城市大教堂的称号。

城市纪念碑(City Monument)、市中心广场(City Square)、市中心教堂(City Church)、州政府(State Goverment):无相关资料,从略。

第二十二、二十三天(12月13日、14日):返回吉隆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