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3:陈六使华教事业的参与及其功绩

附3:陈六使华教事业的参与及其功绩

廖文辉博士


  数年前笔者曾经撰文论述华教的陈嘉庚、陈六使和林连玉三个典范人物,现今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及新纪元大学学院将联合设立“南大史料中心”及“陈六使研究所”,为了落实这项计划,基金会、南大校友会及新院订于8月31日及9月1日在新纪元大学学院礼堂举办两场《南大颂》大型史诗歌舞四幕剧,以筹募百万令吉。故此整理旧文,介绍陈六使以为壮行。

  陈六使原籍福建厦门集美,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以务农及捕鱼为生。兄弟7人,陈六使排行第六。5岁(1902)父母因操劳过渡病逝,幼年曾在集美学校念书。1916年(19岁)在兄长的支助下乘槎来马,先在陈嘉庚的谦益橡胶公司属下的一个橡胶园工作。他的干劲,加上文化教育背景,令陈嘉庚青睐有加,改派他到新加坡一间橡胶厂服务,逐步成为领导。他在谦益9年,为他以后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可看出陈六使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服务,乃至教育事业,无不与陈嘉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陈六使身上,陈嘉庚的影子历历可见,陈六使一生从事的商业及参与的社团文教活动、抗日救国运动,甚至南洋大学的倡议,莫不依随陈嘉庚的步伐,亦步亦趋。

  陈六使辞去陈嘉庚公司职务后,经营的就是陈嘉庚赖于起家的橡胶事业。20世纪初期,陈嘉庚的橡胶事业可说是马新的泰斗。无独有偶,战后陈六使的益和橡胶公司和李光前(陈嘉庚之女婿)的南益橡胶公司同是执马新胶业牛耳的两家最大橡胶企业,同时这两者也是继陈嘉庚之后对华文教育出钱最不遗余力的慈善家。陈六使一如陈嘉庚,不仅是著名的华人企业家,也是位热爱中华文化和教育事业,并积极参与新加坡华人社团活动的领袖。30年代,在陈嘉庚言行思想影响下,他极力支持陈嘉庚兴办厦门大学、集美学校及当地社团活动和文教事业。计有:1.1933年,陈嘉庚企业面临困难,陈六使兄弟每月捐助500元作为集美学校经费;2.1936年,陈嘉庚为厦门大学集资16万元,陈六使一人便捐助5万元;3.七七抗战爆发,陈六使发动南洋集美校友募捐集美学校基金;4.1939年,在陈嘉庚倡议下,中华总商会筹建中华大会堂及图书馆,需费20多万元,陈六使(商会委员之一)认捐了四分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拥护中国的抗日战争,积极响应和支持陈嘉庚领导下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所发动的各项抗日捐款的救国活动及当地民防工作。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他接受了陈嘉庚的建议,先后两次共汇回中国7百万元,且交代:“集美学校如需用,可以支取。”战后陈嘉庚推行建设家乡活动,陈六使由始至终落力支持。他也是陈嘉庚创办“南侨日报”赞助人之一。

  1953年1月16日,陈六使召开福建会馆理事联席会议,会中倡议兴办一所华文大学,这显然受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以培育人才的影响。这可说是陈六使维护中华文化,发展文教事业最杰出的贡献。南大的创建,亦有其特定的思想基础与时代背景,不可与厦门大学同日而语。首先,战后马新华教在英殖民政府政策下,渐渐亮起红灯,陈六使每思及此,莫不忧心如焚:“思办一中国式大学,试挽狂澜,冀希中华文化永如日月星辰之高悬:朗照于新马以至全东南亚。蓄之有日矣。”其次,华侨对马新的贡献与建设,“为保障并发展母语教育,为维护伟大的中华文化,不可无南洋大学;为传播中华和平的文化,以贡献于世界和平事业,也不可无南洋大学。”、“否则身为华人而无华人的文化,虽为华人而不知自己的文化,这种人我们实不知何以名之!”再者,他认为南大创办目的在于谋马新的进步和发展,不仅仅是维护华人固有文化而已,因此是适应马新建设发展的需要。

  南大的提出与建立,同时也可视为陈六使在兴学办教事业之关怀对象的分水岭。前此,他追随陈嘉庚的步伐,其兴学办教之主要关怀对象在中国。战后,他的国家认同渐由中国转向马新,其兴学办教之主要对象转为马新区域。1950年他被选为中华总商会会长,率先带领和团结广大华团及其领袖,开展争取华人公民合法权利的斗争,并提出当地人民应拥有公民权的正当主权,具函英国为当地华裔争取永久公民权利。南大的创办宗旨(为中学毕业生广开深造之门、为中学培植师资、为本邦造就专门人才)和特色(发展马来亚文化),充分体现这种转变。南大的创建,在陈六使眼中,完完全全是为马新文教发展而设,与厦门着眼培育中国人才的志趣大别。

  陈嘉庚、陈六使、林连玉三人是近百年来华教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皆首开先河,承失启后,成为一代典范。陈嘉庚属“兴学办教”,林连玉则树“捍卫母语教育”,陈六使则两者兼具。可是1953年首创南大.掀起了马新自办华文大学的序幕。60年代开始至80年代初期的独大运动,以及90年代南方学院和新纪元学院的开办,无不以南大为“见贤思齐”的南针。其次,陈六使在倡建南大的时刻即席宣布捐款5百万元,这笔款项在海外华文大学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义举首开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皆全面参与的浪潮。60、70年代独大运动及独中复兴运动的义卖、义演、义跑、义剪……都脱胎于此:第三,南大广开深造之门,为华社培育无数精英专才,或投入建国行列,或贡献华社。第四,南大精神更高悬为马新华教界的圭臬,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亦不得不承认,如果新加坡失去南大精神,结果将难以想像。陈六使对华教的重要意义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