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六使精神永驻华教新纪元

陈六使精神永驻华教新纪元

莫顺宗博士

   新纪元创校至今,以继承并完成南洋大学、独立大学未竟之业为己志,因此南大、独大之名,在新纪元校园内,几乎无人不知。可惜的是,南大、独大之名固然耳熟,但于其人其事却未必能详。年轻学子尤其如此。究其因由,应该是我们没有做好这方面教育之故。

   谁都知道前贤及其功绩功绝不可忘。况且南大、独大不过数十年前的事。故事若从陈六使先生于1953年倡办南洋大学说起,今年恰好是第六十周年,教育乃百年树人大业,一甲子眨眼即过,算得了什么,对南大人而言,那些年间发生的一切仿似昨日的事。

   是以新纪元既为继南大、独大之志而生,我们的校史起点是否应当追溯到六十年前陈六使的时代,从陈六使催生南大那一年开始算起?

   毋庸置疑,1953年是新马、乃至东南亚华文高教的第一年,而陈六使自然是华文高教的第一人。今天南洋大学不复存在,陈六使也已作古,但用马来亚南大校友会会长缪进新的说法,南大虽不再长新芽,却仍留有种子。新纪元当然就是所谓的南大种子。十多年前我们从独大手中接过南大的理想,重新播下南大的种子,辛勤栽种努力耕耘,正是为了南大基业与精神的永不断绝,为了新纪元华文高教的铁树开花。

   其实,陈六使和他那一代人岂只是兴办了一所大学。南大的创校,意味着新、马华文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得以成型,华文教育因此拥有宽阔自足的天地。南大于此背景下诞生必然对华人社会产生巨大感召力。

   新、马华教人士自此之后对陈六使等人开创的华文大学与华文教育格局,坚持守之护之。新马分家、南大改制关闭以后,华教天地崩坏,独大继之而起,独大败诉,复有新纪元、南方、韩江接连而生。数十年来,陈六使的精神断而不绝,后来者即使对陈六使生平事迹所知不详,但于华文高教情怀却全都人同此心,尤其马来西亚的华教同道,人人都循着陈六使、林连玉等前贤奠定的路向前进,对其理念始终奉行不渝。

从更宏观角度观之,陈六使创办南洋大学,堪称华人移民史上其中一项罕见的壮举。福建、两广华人十九世纪末起大量移居海外,几经奋斗,到了二十世纪中叶,除却经济,在文教方面终于也具有能力在海外开天与辟地。饱经沧桑的移民社会,随着南大的诞生,民族自信心旦夕之间大为增强。那一个年代华人所受教育仍然有限,但当祖国还在长期积弱之际,这些远离家乡的矿工、农人、车夫与他们的后代毅然办起一所大学。

   校名南洋,乃按所在之地命名,立足本土,传承中华,在祖国与他乡之间,当时大部分华人显然已经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因此,当陈六使为南洋大学振臂一呼,众人势必群起响应。陈六使本身也没有受过高深教育,但他有见识、魄力与勇气,更有感染力。整个社会,无论商贾、草根民众、乡团组织全部动员起来。南大俨然成为全体华人社会的精神家园与文化保垒。

   那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陈六使等人透过创办南大召唤起来的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后来独大挟其余威,也成功掀起一股华文大学风潮。今天,为何新纪元必须纪念陈六使,为何不可忘记南大与独大,原因不言而喻。

   为了留住这一切精神力量,以作为新纪元未来前进的动力,我们提议命名新纪元图书馆为“陈六使图书馆”。我们为此征询南大校友意见,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以及马来亚南大校友会皆表示支持,并建议在新纪元成立“陈六使研究所”与“南洋大学史料中心”。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会长丹斯里林源德表示此举是为发扬南大精神,也为陈六使找一个“家”。

   我们何其荣幸,却又不禁为陈六使黯然神伤。南大引发的政治压力至今未休,使陈六使生前死后都没有得到公平对待。我们期待“陈六使图书馆”、“南洋大学史料中心”与“陈六使研究所”设立之后,陈六使精神永驻新纪元。欢迎陈六使先生回到他终生念兹在兹的华文大学之家。

   今年,为纪念陈六使倡办南大六十周年,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即将于8月31日与9月1日一连两天联手在新纪元推出“南大颂” 史诗歌舞剧,再现南大可歌可泣的事迹与人物,并为 “南洋大学史料中心”与“陈六使研究所”之设立筹款。南大校友继承了陈六使造福社会的精神,以最有意义的方式纪念陈六使与南大,这两天我们的年轻一代与南大校友一同缅怀南大认识南大,以及促成这一切的陈六使先生。

六十年前陈六使创建南大,六十年后新纪元成功升格大学学院。华文教育薪火代代相传,也许陈六使、南大的名字正在逐步走入历史,但我们坚信陈六使与南大精神必会继续走向未来,永驻华教新纪元。

 

(作者是现任新纪元大学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