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斜照 晚霞明丽
夕阳斜照 晚霞明丽 黄友 |
2010年10月31日,我出席了由游若金主持的李业霖新著《读史与学文》的推介礼。由于时间仓促,在陈亚才、陈剑虹、廖文辉三位对该书进行各自的讲评以后,主办单位已拨不出时间让台下的文友与台上的主讲人交流。多位文友认为这是很可惜的事。作为老知交,我不揣浅陋,倾诉一二。
一个优秀的历史家,必须有能力抗拒外在的一切功利的诱惑,坚持自己“十年磨一剑”的治学原则,才有望登上学术的高峰;至于文章学的问题,李业霖在《〈读史与学文〉自序》中谈到“优秀的历史家,一般多有高深的文学造诣,文史兼通,在其文章中,表现出亦史亦文的特色”。这是李业霖在撰写史学著作时所秉持的态度。搞史学研究的人,如果对文章学、修辞学没有相当的功力,写出来的文字,既不“美”,又不通,就不但不能引起人们对史学的兴趣,而且还会模糊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这种不良现象在国内普遍存在。所以我认为《读史与学文》的出版,能够起到纠偏的作用。 长江后浪推前浪 当天的三位讲评人和出版商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南洋大学校史》,而且也非常期待这本著作的面世。李业霖并没有做出正面的答复。在此我也不宜多言。在《〈读史与学文〉自序》中,李业霖不避谈自己“华盖星犯命”的问题,并且表达了自己最大的心愿:“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义山《韩冬郎》)希望年轻的超越年老的。也许,一个有修养的学者,都会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甚至都愿意相信后来者一定能居上。可是,逻辑的历史往往要屈服于历史的逻辑,合理的想象未必能转化成让人欣然接受的事实。在今天这样一个“快熟文化”泛滥成灾,文人的人文素养、知识水平普遍下降的年代,我并不赞同那种轻易地对后代寄予这样或那样的厚望的做法。我认为,李业霖也不需要对自己多年来“华盖星犯命”伤感。事实上,李业霖正是在“华盖星犯命”的时候,才积累到一般人无法得到的经验。也正是凭着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不愁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李业霖从历史的扉页中看遍了千年来的朝代嬗替,人事变迁,如今虽已年逾古稀,然而激情还在,真爱犹存。我相信,他一定会平静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晚年。倘使健康许可的话,希望他能够考虑有关《南洋大学校史》的撰写工作。衷心祝愿业霖兄健康长寿。 2010年,李业霖先生《读史与学文》获本会2009年度《南大基金会丛书》出版基金赞助出版。同年10月秒,本会受邀出席李业霖先生《读史与学文》新书推介礼及讲评会。
文集,是作者在时光中不断积累的智慧果实,是精神劳动之后的丰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