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南大学子,当今卓越科学家
新书述评 叶金晖 |
||
|
||
出身平民,成就非凡 作者出生于马来西亚,后迁居槟城。在反殖民思潮的50年代,作者曾在参加剑桥文凭英文考试时走上考场讲台,号召罢考。作者的外叔公是有“鼠疫斗士” 之誉的伍连德医生,作者也曾立志当医生,碍于家境贫困,无法留洋,于是就读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1960年毕业后,南大文凭不受政府承认,作者灵机一动,记得念南大生物系时的《人类生理学原理》课本,作者是世界闻名的Charles Herbert Best教授,他与Frederick Grant Banting于1921年共同发现胰岛素。于是作者写信给Charles Herbert Best教授道明志向,终获接受当研究生,同时获得亚洲基金会资助到多伦多大学深造。带着示威与调皮的心态,作者特地带着录取信函到新加坡大学拜访政府高官杜进才教授,炫耀南大生不比新大的学生弱。 50、60年代,南大学潮纷起,李光耀政府深怕南洋大学助长左翼势力,遂三度让军警闯入南大逮捕学生;1980年,南大在政治因素下被关闭。这让作者万分痛心,领悟到治学毕竟比社会工作容易,建立了明确方向、耕耘后必有收获的信念。作者以一年时间完成生理学硕士学位,以钻研内分泌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主题,迈向心血管基因研究。1968年,他到剑桥等大学做 博士后研究,两年后回到多伦多大学任教,六年后荣升正教授,并成为临床生化学与医学终身教授。 基因先锋,硕果累累 作者曾是多伦多大学唯一荣获美国卫生部研究基金的学者;1991年,他率领多大医学队伍把人类心肌纤维基因特性与结构确定下来,发现了26000多个与人类心血管系统有关的基因,成了当时医学界的大新闻。翌年,他在使用PCR检测心肌炎病毒方面取得重大突破。PCR检测法只须两三天,远比血液诊断与病理形态的准确度还要高。除此,这种检测法还可运用到其他疾病上。上世纪末,他把这技术转用到应用科学,走入企业界,创立劲牛企业公司,之后与伙伴创办康特基因控股公司,担任这所上市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公司的专项是“前哨原理”(Sentinel Principle),目前专注大肠癌的研究,为是医学界的先锋,率先在加拿大、大马与中国推行。2000 年,凭其卓越的学术成就,作者 受聘于哈佛大学Brigham & Women’s医院心血管基因组主任,俨然成为这个学 术领域的翘楚,乃首位受聘哈佛大学的东南亚人。2001 年,他领导的小组制作 了首个心血管基因蕊片,也把万余个与心血管病症有关的基因制成蕊片,建成一个基因库。2003 年,科学界猜测人体基因有102000个,两年后确定为22520个,这与作者在七年前估计的26000余个甚为接近,被世界公认为全球首位找到人类心脏器官基因序列组成的科学家。因此,作者不但可谓为华校生与南大之光,而且当列世界级的杰出华人与科学家。 出于中华情结,作者于上世纪70年代始多次到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复旦等大学讲学交流,因为他强烈的愿望是把国际新资讯带到中国。1993年,他促 成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和多伦多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三方科研合作协议,成果颇丰。作者曾任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主席,1996年参与台湾中研院 设立分子心脏学的研究计划,担任学术监督人,同时协助中文大学生物系设立分子基因研究中心。1989年与1999 年,他受邀到北京出席中国国庆庆典;2005年,获南洋理工大学颁发“南大卓越校友奖”。 母校已矣, 精神永继 南大已走入历史,后继无人,校友会面对寿命大限。1992年,作者倡议举办首届“全球南大校友联欢会”,70 余岁的韩素音医生特地远道出席。接着,作者与同学设立“南大社”,顺应当今国际政经与科研潮流,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出版刊物等建立平台,发扬南大精神。为了进一步具体落实计划,遂1995 年成立“南大事业有限公司”,由迪业咨询有限公司义务管理。三年后,实现了最终目标——成立“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以永继的方式弘扬南大精神,邀得李远哲、何大一与黄有光担任顾问。 南大基金会以企业的方式经营,从事咨询与服务项目,自力更生,回馈社会,先后主办过多场高层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作者自言一生际遇曲折,但铭记南大“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校训,乐观积极;没有南洋大学就没有他今日的人生历练、东方文化底蕴与良好学术基础。当年被歧视的南大学子,当今标帜着南大生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成就。虽然作者自叙治学或独自做实验非常孤单,但只要有傻劲、耐心与毅力,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挑战,就会开创出新的境界。本书是作者为子孙后辈们讲述自己身为华校生的人生故事,中英文版合为一本,娓娓道来,包括记述作者的教学生涯与家园情感,收录众多照片,启发性与可读性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