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陈六使纪念讲座

第三届陈六使纪念讲座
陈嘉庚企业兴亡的历史经验

主讲者:戴渊博士 报道:曾佩玲 摄 影:夏威夷摄影工作室

 
 
上图:南大基金会主席赠送纪念品
予戴渊博士(中),右为主持人
张燦泉先生。
   
 

自2009年以来举办了两届陈六使纪念讲座取得不俗反应后,本基金会再接再厉,于今年6月17日假吉隆坡联邦酒店二楼会议厅举办第三届陈六使讲座。本讲座很荣幸地邀请到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新西兰亚洲研究所担任荣誉研究员的戴渊博士主讲“陈嘉庚企业兴亡的历史经验”,并由本基金会副主席张璨泉先生担任主持人,曾宪园女士任司仪。

 


 
  戴渊博士早期毕业于南洋大学,后又获香港大学历史系硕士,去年取得港大博士学位。戴渊博士著作等身,主要研究星马和东南亚历史和海外华人史。

本基金会主席丹斯里林源德在致开幕辞时说,戴渊博士的讲题延续了上届讲座的主题(中国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博士主讲“走进世界的厦门大学”,透过讲述陈嘉庚倾资兴学的人文关怀精神以及厦大与南洋大学之间的历史渊源,阐发了陈嘉庚的教育理念),利用大量的原始资料,以历史视角和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探究陈嘉庚事业的兴起和衰微,同时结合他的民族情,爱国心展开多方面讨论。以如此宏观而系统的方式来研究先贤的事迹可说是这场讲座的最大特点,并从而折射出陈嘉庚的办学理念与其经营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有鉴于此,基金会特别邀请了来自华团、文教团体、大专院校和传媒界的代表们与会。在结束致辞时,本会主席也表达了希冀本讲座能达到传播人文关怀、促进文教发展、加强各界之间的对话,以及砥砺世代传承和发扬文化薪火的宗旨。
 
  陈嘉庚于上个世纪20年代崛起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华人企业,因其橡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而有“马来亚的亨利福特”之称。根据戴渊博士的分析,陈嘉庚之所以能成就一个巨大的商业王国,在华商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最主要原因取决于其价值观指导及创新精神。他说,陈嘉庚认为“工业与教育非并行不可”,而经商赢利的目的是为了推动马来亚和中国的工业及教育发展。这初衷可说指导着他的企业发展和人生方向。而且,商业天赋、创见、深谋远虑与胆识也是促使一个企业家迈向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戴渊博士指出,在橡胶蹿红的20世纪初,陈嘉庚所属的胶园面积已达万余英亩,并且建立了一个垂直整合的工业体系。在这个工业体系中,他不仅种植橡胶,也为树胶进行初级加工,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此外,他也创建了一个多元综合的企业集团(conglomerate),以橡胶工业为轴心,发展多元化的工商业务。这两项在新马绝无仅有的创举把自己从中介商的角色提升到出口商和工业家的地位。

若少了那诡谲多变的时代,也许陈嘉庚的王国可延伸至造纸业或进军世界各地。戴渊博士在透过查阅相关的原始资料后,重新诠释了陈嘉庚企业衰微的根本原因。他指出,陈嘉庚虽在创业上具有超人的意志和心怀宏图大略,却未能避免自古以来华商企业管理的三大特点——家族所有权、裙带关系、家长管治。纵然如此,为陈嘉庚企业王国带来致命打击的却是凡人倾全力无以左右的时代浪潮。陈嘉庚企业的衰微除了遭西方工业国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阻拦。有研究指出,因其无法负荷过高的入口税及无法招架日本产品低廉的价格战术,以致一度对该企业造成惨重的损失。此外,因其无法有效控制内部成本等各种营销问题,以及过分依赖银行贷款,最终于1934年自动清盘。虽然如此,陈嘉庚却无视其岌岌可危的商业王国,仍复每月捐资给厦门大学。有资料指出,在清盘前外资银行曾建议陈嘉庚停止献款,但遭到他的断然拒绝。

最后,戴渊博士总结陈嘉庚企业兴衰的历史经验时说,陈嘉庚的企业固然失败了,但其女婿李光前却以此得到借鉴,成功结合了家族所有权和现代管理的精华,成为世华企业的榜样。他表示,虽然陈嘉庚企业现已不复存在,但他献身社会、兼善天下的精神不啻为现代儒商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