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跻身世界经济超强之林

中国跻身世界经济超强之林

张灿泉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在其《亚洲大趋势》一书中向世界发出惊人的预言:“亚洲在崛起。亚洲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当今,西方需要东方远胜于东方需要西方。”并郑重提醒世人:亚洲、中国的强大,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何时发生的问题。依照他的推断,倘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活力继续维持下去,而且看来大势也是如此,总有一天,中国的经济力量,可能会超过今天世界上所有富裕工业国家的总和。这虽然是过于乐观的断言,如果按照中国本身经济发展的战略布署,中国必将晋身于世界超级经济强国之林,并非是一项遥不可及、无迹可寻,也不是无法成为生活中现实的奢想。

经济发展战略分三步走

  中国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布署: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从21世纪初到21世纪中叶,人均收入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展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就是所谓“三步走”战略。

  中共十四大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20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比80年翻两番,实现第二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中共十五大在实现第二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后,将第三步目标具体化:到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令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富裕;再经10年努力,到建党100周年(2021年)时,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2049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便是所谓新“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即从20世纪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及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实现现代化。

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根据中国经济专家不久前完成的一份题为《未来5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轨迹》的研究报告,按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今后2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每年平均7.2%左右的增长水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

  在此基础上,预计从工业化向现代化过渡的后30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将保持4.7%左右的增长水平,到205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20年再翻两番。

  报告接着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在2000年达到1万亿美元以后,将在2010年和2020年分别步入2万亿美元和4万亿美元的两个主要台阶,并将于2040年前后达到10万亿美元的规模,相等于现在美国的水平。

  在结论中,报告指出,如果中国经济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则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跃上新的水平,攀登新的高峰,由现在的发展中经济大国变为世界经济强国。

中国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中国正晋身世界经济强国之林。中国十六大报告指出,在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1万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超越意大利而居世界第6位。去年进出口贸易额超过6千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超过500亿美元,外汇储备增至2,864亿美元。从经济发展的速度上看,中国将崛起成为世界经济超级强国。这是无法阻挡与抗衡的趋势。世界杰出政治家和东西方著名经济学者都普遍持有这种看法。

  我国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不久前在东京举行的一项“向东学习政策20周年纪念”研讨会上的致词中,就毫不含糊地指出,中国不仅将成为经济强国,也将成为军事强国。马来西亚向东学习的对象,不只是日本,也包括中国在内。中国在治理经济方面所运用策略是,在不放弃本身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接纳市场经济及其自由贸易体制,结果成绩卓著,令人赞赏。中国与东盟进行互补合作,将逐步形成一个拥有18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国内生产总值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带动这区域内部与东亚的经济贸易发展,并为世界经济不断作出贡献。积极推行中的中国和东盟自由区,一旦成为生活中的现实,整个市场扩大了,外资还可将流向中国的资金部份转入东盟,并在“清迈计划”下,整合贯通双方的铁路、公路与水路交通,联成一气,届时东盟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能平均增加1%,中国本身也可增加0.3%,互惠互利,相辅相成,达致双赢的局面。诚然,“一个富庶的中国,就是一个繁荣的亚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亚洲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是推动亚洲发展的积极力量。人们确为亚洲走过的坎坷历程感慨万千,却也为亚洲今天的成就欢欣鼓舞。亚洲的命运必须由亚洲人民来掌握,通过份工整合,逐步摆脱落后,共同走向繁荣。亚洲目前经济总量占全球四分之一,贸易额占全球30%,亚洲已经成为世界上极富活力和潜能的地区。亚洲将继续向前发展,在经济上再创奇迹。(参见去年中国副主席胡锦涛访马时讲词)

  在各国专家学者的眼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令人瞩目的,它不仅对中国本身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更大的意义上,随着外资不断涌入,已成为一个大型的生产基地,成为亚洲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世界经济普遍陷入不景之际,则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中国将是未来最具有潜力、冲劲、持续发展与领导地位的经济体。

  二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先后出现过两次经济发展“奇迹”。一次是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奇迹”,另一次是60年代的“日本奇迹”,德日两国都分别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后经济奇迹又出现在东亚。这是美国诺贝尔得奖者兼著名计量学家劳伦斯·克莱因所作的论述。在他看来,中国经济所以高速增长,主要因素是:推行农业改革、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市场价格体系,改善包括交通和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计划生育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得宜。

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谢勒教授则将中国的经济成就归功于谨慎的经济结构、改革政策及其渐进的与灵活的改革方法、大量的外资涌入、出口增长和财政刺激、企业家精神和工人勤奋工作。当然也包括在建立法律体制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国同世界各国包括海外华人有广泛经济联系,改革是从农业而集体企业到国营工业,循序渐进,改革也选择试点进行,逐步推广,又从沿海城市到内地乡镇,秩序井然,改革开放虽将政企分开做法,却依然不放弃“四项坚持”的基本方针等方面。总而言之,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是因为采取一种新的重商主义的经济战略,包括获取最先进的多种用途的技术,以达致现代化的目标,深知积弱和落后,就要挨打。

  最近,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的11位经济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经济改革开放20多年后,中国的基础建设和资金储备显然都有了高速的增长,足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扩大内需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投资和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特别是长江三峡大工程、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水利工程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公共开支,都将进一步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无疑是光辉灿烂的,在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兼经济专栏作家丹尼尔·伯斯坦的眼中,中国是一条腾飞的巨龙,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中国经济成功转轨与东欧和前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所谓“大爆炸”和“休克疗法”截然不同。1992年,中共十四大推行具有中共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把社会主义制度同市场经济统一起来,是一场划时代的“经济革命”,也是一次“思想革命”,其目的在求提高国民高就业率与市民最大的福利,最终达致现代化的目标。

  中国经济的突然崛起,西方经济学者既有正面的评价,也有负面的曲解,甚至衍生出危言耸听的所谓“中国威胁论”,在政客们的煽风点火之下,主张西方国家必须小心防范中国的“势力扩张”,并应不惜合力“遏制”和“围堵中国”,这也导致中美关系曾经数次陷于时好时坏、起伏不定的紧张状态的原因。

  如今,星移物易,中国再也不是150年前的中国,在美国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下,强调中国经济强大并未构成对美安全的威胁,反之,在互惠互利和互补短长的基础上,中美的经贸发展正是推动中美双边关系稳健向前的重要基石。美国学者也普遍认为,中国在亚洲崛起及其巨大的经济力量,并不构成对区域安全的威胁,反而是建立一种后冷战区域稳定秩序的“适当基础”,不足为惧。

  俄罗斯的学者,都高度评价中国在经济上的骄人成就,并且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相当成功的范例。它的经验对于面临类似任务的国家来说,有着难以估量的历史意义。主张俄罗斯应与中国结成战略夥伴关系。保加利亚、日本、韩国、埃及及等国学者,也纷纷为文评论与赞扬中国经济的伟大成就。

慎防泡沫经济降临神州

  尽管中国巨大的经济成就受到世人的同声赞美与一致的好评,中国总理朱容基继其去年中邀请了以吴敬琏、胡鞍钢和林毅夫为首的一批中国经济专家到中南海共商经济问题以后,最近又在一次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告诫其国人切不可盲目乐观,须将经济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要慎防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份,小心通货紧缩程度加剧,遏阻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密切留意房地产过热及钢产继续扩大等不利于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痕7b象,期使中共经济能够继续稳健地发展,充份体现了中共领导人安居思危与未雨绸缪的优良传统思想,值得学习。

  (本文原刊2003年2月9日星洲日报“星洲广场”,收录本文时略经修正。本文不代表本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