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亦能: 如何培育生活能力

学而思亦能:
如何培育生活能力

主讲者:陆锦坤先生 报导:曾佩玲


 

根据陆锦坤先生的观察,当代的生活环境与校园环境在随着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差距日渐巨大。这两者之间的断层导致许多在校成绩优秀的学生却在离校后无法适应社会环境。他以数据指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以来,曾在求学时期名列前茅的诺奖得主仅有一人,其他得主虽成绩普普,却在少年时代即显露出突出的创造力。他以上述例子指出,学校和社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学校的环境单纯,对任何问题都已设定了标准答案;然而,社会比校园复杂的多,而且“所有问题都不会只有单一的解决方式”(大前研一)。

然而,今日的教育并未将学习重心放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和独立思考上。为了因应社会的变化,今日的教育必须走向“学而思亦能”的教育,亦即人们必须在学习、思考和生活能力三者之间的平衡。因此,未来的教育应是心、脑和力行并行的教育。惟有重视这三者,才是提高自身生活能力的途径,如此方能为自己打造一个充实、有成就、快乐的生活。

为此,他在会上提出生活能力商数的概念。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智力商数和情绪商数皆包括在内。此外,生活能力商数还涵盖了较不为人们所知的逆境商数、责任商数、文化商数和力行商数。上述所言尤以文化商数为重中之重。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经过长时间的选择和适应所形成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是指导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的指南针。文化对人们的思想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足以形塑一个人的核心价值。换言之,一个人的性格、态度和行为绝大可能取决于其人文素养、社会经验、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无独有偶,国学大师钱穆曾于《文化学大义》一书中写道:文化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因此,“既然一切问题都从文化问题产生,也该从文化问题来求解决。”他强调文化商数的重要性,并说明若具备文化水平,则遭遇任何问题皆可能独立判断,迎刃而解。

最后,他提醒学生们,学习、思考和生活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并无轻重之分,并期望同学们平等分配时间来学习,如此一来,当在社会工作遭遇困难何挫折时才能有信心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陆先生毕业于第11届南大物理系,目前除了是多家企业的执行主席之外,也积极投身于文教事业,身兼新加坡立化中学咨询委员会主席、陈嘉庚基金理事和《怡和世纪》总编辑。